寫過《金錢游戲》的亞當?史密斯又寫一本有關“錢”的書——《超級金錢》,不過,這是什么錢呢?
史密斯杜撰出“超級金錢”,為的是用來區(qū)分人們錢包里的各色鈔票或者國家真正的財富——資本化了的收益,而專指來自股票市場升值和股票期權的收入。如果還不理解,不妨這么去想。你在某公司拼死拼活地工作,掙的不過是幾個鈔票(即相對于“超級金錢”的“一般金錢”),和你所在公司的股票棄權相比,你那幾個血汗錢實在微不足道。當公司發(fā)給你的工資支票兌現(xiàn)時,你得到的是貨幣,而如果你有該公司的股票期權并及時兌現(xiàn),你得到的就是超級貨幣。這就是史密斯想一再提醒人們注意的,為什么在全世界,沒有貨幣、擁有貨幣和擁有超級貨幣的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。不過,這不是全部?!冻壗疱X》還試圖探討一些嚴肅的話題,引領人們去思考如何衡量經濟系統(tǒng)中那些不能被量化的因素的。例如,砍下一顆生長了500年的紅杉,國內生產總值賬戶的金額增加,但是沒有哪個賬戶的金額會因為紅杉數量的下降而減少,因此,即使擁有大量的超級貨幣,我們也不能保證社會的安定、和諧。在《超級金錢》里,史密斯嘗試以輕松的口吻給出答案。
當然,如果因為這樣而把《超級金錢》看作是一本經濟學著作,那就錯了。和《金錢游戲》一樣,《超級金錢》依然講述美國資本市場投機風潮的一段歷史。兩本書都運用了第一人稱的敘事角度,用戲劇化的手法描寫各種各樣的人物。在《金錢游戲》中,大人物溫菲爾德閃亮登場,當時他穿著牛仔褲和牛仔靴,追逐那些從5美元飆升到50美元的股票,而到了《超級金錢》,他的資產已經在20世紀70年代初的信用收縮和股市萎靡中縮水了90%。從記敘的線索和時間點來看,《超級金錢》和《金錢游戲》不僅是姊妹篇,而且還一脈相承。但兩本書也有一些區(qū)別,區(qū)別在于《金錢游戲》研究的是單個投資者的行為,而《超級金錢》側重于描述機構投資者的活動,集中研究“超級貨幣”的使用,要知道,它可是美國資本市場“沸騰歲月”(20世紀六七十年代)的關鍵詞。
在《超級金錢》中,最值得我們閱讀的內容是對沃倫?巴菲特的描述,正是這本書讓巴菲特第一次走進了人們的視野。作為當今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投資大師,巴菲特當時還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基金公司的經理。然而史密斯專程到到奧馬哈去拜訪這個威爾?羅杰斯式的人物,并讓他登上了電視節(jié)目“亞當?史密斯的金錢世界”。在史密斯看來,巴菲特無疑是個金融奇才,他對未來做出了正確的判斷,平靜地放棄關閉了麾下的投資基金。巴菲特將他的熱情投入到一家慘淡經營的新英格蘭紡織企業(yè)——伯克希爾?哈撒維公司(Berkshire Hathaway),正如我們后來看到的,折價公司成為了有史以來最為成功的投資機構,而巴菲特本人也成為了金融投資的智慧典范。
書中有這么一段有關巴菲特的記錄。1976年,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對紐約雜志公司施行了一次惡意收購。史密斯作為該雜志的創(chuàng)始人之一當然不想就這樣拱手相讓,于是打電話給巴菲特向其訴苦。巴菲特問:“你想把公司買回來嗎?”后來,他給史密斯送去了一些新聞集團的年報,上面充斥著晦澀難懂的英國和澳大利亞會計術語?!靶侣劶瘓F的市場價值5000萬美元,如果你能拿出來2700萬美元,你就可以擁有兩家澳大利亞的大型報刊、73家英國周報、2家電視臺和Ansett航空公司20%的股份,而且還可以讓紐約雜志公司重新回到你手中。”巴菲特對史密斯說道。史密斯以為巴菲特是鼓勵自己積極回購,但他會錯意了,巴菲特跟上道:“你沒有仔細閱讀。看看第14條腳注,Clarendon擁有40%的股份,其他股份由澳大利亞的一些機構持有。Clarendon屬于默多克和他的四個姐妹,如果能說服其中的一個就好辦了,你和我看來得有一個人去澳大利亞待上一年了?!弊詈?,史密斯沒有去澳大利亞,雜志也被默多克給收購了,后者在幾年后成功出售,賺了買進時好幾倍的錢。但通過這個事件描述,巴菲特作為“股神”、“投資典范”的形象赫然在目。正如他一如既往地對“.com”保持距離,認為它不是最佳的投資對象,事實證明,巴菲特的投資智慧值得后人學習、借鑒。
就這樣,《超級金錢》向我們展示了許多金融界叱詫風云的人物和投資理念,并以戲劇化的敘事方式娓娓道來。因此,這本書能贏得暢銷書的地位,并在三十年后再版(該書首版于1972年)仍然獲得市場青睞絕非浪得虛名。史密斯像一個優(yōu)秀的舞臺劇導演,最終為我們講述了美國“沸騰歲月”時期一段生動、鮮活的金融外史。